2013-12-02 10:06:59
来源:今晨六点

于德彭老师正在整理他的百科全书
“正直的人朋友多,正直的树用途多,正直的路行人多,正直的尺丈量多...”昨日,当记者在开发区古现小区见到于德彭老师时,他拿着一本略显破旧的笔记,跟乡亲们聊着为人处世的道理。
72岁的于德彭是古现街道北于家村一名有着31年教龄的老教师,退休之后他利用闲暇时间,从500余本书籍中整理出厚厚的7本手写知识笔记,内容涵盖文经史哲、数学历法、为人处世、格言警句等,字数超过了30万字。
于德彭将这些笔记取名为“知识万花筒”,并随身带着在乡间义务宣传文化知识。而在把讲台从学校搬到乡亲中间的几年里,甚至还押中好几道高考题。
YMG记者 李少鹏 通讯员 家傲 杨莉 童言 摄影报道
耗时15年整理出30多万字百科全书
谈起自己整理笔记的初衷,于德彭回忆说,他在1998年从古现小学退休后,便回到老家北于家村居住,当看到很多乡亲们闲暇时间靠打扑克、打麻将消磨时间,精神文化极度匮乏的现状,执教多年的他便想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,编写一本知识手册,为乡亲们普及文化知识。
为编写一本内容全面的知识手册,于德彭四处搜罗、查阅各类书籍,将看到的科学常识、人文地理、历史文化等信息摘抄成册,甚至从自己的体检表里总结医学保健知识。“有一次我想整理关于四海的信息,书本上信息不全,只能去儿子家让孙女帮忙查。我在电脑前一口气记了半个多钟头,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,站起来胳膊、腿都麻了。”他说。在退休的15年里,于德彭编写的知识手册已多达7本,总字数超过30万字,内容涵盖文经史哲、数学历法、名文名言、格言警句等,成为一本名符其实的百科全书,而他则将这些笔记取名为“知识万花筒”。
知识笔记里押中多道高考题目
然而当第一本“知识万花筒”整理成册时,平常不怎么看书的乡亲们并不感兴趣,甚至对这些知识感到莫名其妙。为了激发乡亲们的求知欲望,于德彭借村里建立“农村书屋”的时机,把“知识万花筒”第一时间推荐给农家书屋,并自愿当起了“义务讲解员”,将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授给乡亲。时间一长,于德彭也慢慢有了名气,听课人多了,村民们的热情也高涨了,很多乡亲对他说“学到了电视里学不到的知识”。而在高考增加综合能力测试后,考生迫切需要掌握大量的百科知识,于德彭的孙女便在同学们间传阅这几本知识手册。
“去年高考结束后,爷爷的‘知识万花筒’竟然押中了好几道原题,不少同学都多拿了五六分。”于德彭的孙女告诉记者,爷爷高兴得好几天没睡好觉,没想到自己的努力还能在孩子们的高考时帮上忙。
莫彤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